“李局长,我们帮你。”
三个人这时快速站在李威的这一侧,刚刚出手解决了那个被李威踹倒的杀手。
这不是苦肉计,李威的那番话对他们有所触动,看到他被三个杀手围攻,拼了命也要护着云扬,内心非常震惊,不敢相信当官的里面还有好人,想想凌平市公安局的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吸血鬼,比黑社会还要黑,简直是天差之别。
是李威的举动影响到他们,最终下定决心。
“对,绝对不允许这些鬼子伤害李局长这样的英雄。”
局势再一次发生。。。。。。
朱远航在中央党校的办公室里,窗外春光正好,柳絮随风飘扬。他坐在办公桌前,手中拿着一份来自青岭的报告,那是新任县委书记写来的治理进展汇报。字里行间,透着一股熟悉的务实之风。
“……我们继续推进‘治理共同体’建设,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试点,目前已实现全县村(社区)智慧平台全覆盖,并建立起村级议事协商机制,群众参与度明显提升……”
朱远航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和干部们一起熬夜改方案、与村民围坐田头谈心的日子。他轻轻放下报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思绪却并未停留于此。
最近几天,中组部召开了一次关于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专题会议,邀请了包括他在内的几位专家进行座谈。会上,一位副部长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地方虽然表面上看发展不错,但矛盾积累得很深,稍有不慎就会出事。我们需要像你这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来把脉问诊。”
朱远航点头称是,但他心里清楚,自己现在的角色已经不只是一个“把脉者”,更是一个制度设计的参与者。他深知,真正的挑战不是发现问题,而是如何将这些问题转化为政策建议,并推动落地执行。
座谈会结束后,他回到党校,立刻召集了几位年轻的研究员,准备着手撰写一篇关于“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的民主协商机制构建”的调研报告。这篇报告不仅是对之前群体性事件的反思,更是对未来治理模式的一种探索。
“我们要从源头入手,”他对团队成员说,“不能等出了问题才去补救,而要在制度层面就做到未雨绸缪。民主协商不是一句口号,它必须成为治理的一部分,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们走访了十几个省份,深入乡镇、街道、社区,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朱远航又一次深刻体会到,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从来都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人的关系、信任与参与。
有一次,在南方某省的一个村庄里,他遇到了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支书。老人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握着他的手,眼里闪着泪光:“朱书记,您还记得我吗?当年我们在青岭开治理研讨会的时候,我还跟您请教过怎么让年轻人愿意留下来。”
朱远航当然记得。那时候村里刚刚开始推行青年返乡创业计划,这位老支书带着几个大学生回乡办合作社,种有机蔬菜,如今已经成为全省有名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我现在年纪大了,可看着孩子们干得风生水起,心里踏实。”老人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有时候我就想啊,治理这事儿,其实就是搭个舞台,让老百姓能唱自己的戏。”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朱远航。他意识到,治理的本质不是控制,而是激发活力;不是替代,而是引导;不是命令,而是共商。
调研归来后,他花了整整两周时间整理材料,最终完成了那篇题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报告。这份报告被提交到中办后,很快引起了高层重视,并成为后续制定《关于加强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建设的意见》的重要参考。
意见出台后,各地纷纷响应,开始建立和完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有的地方设立“村民议事会”,有的推行“居民自治公约”,还有的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
朱远航受邀在全国多个省市巡回宣讲这一理念。他的讲座总是座无虚席,不仅有来自基层的干部,还有不少普通群众自发前来听讲。
有一次,在一次讲座结束后,一位年轻的村干部走上前,激动地说:“朱老师,我听完您的课,才知道原来治理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回去之后,我要组织村里开一次全体大会,让大家一起讨论怎么搞乡村旅游。”
朱远航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很好,记住一句话??治理的根在群众,魂在人心。你们才是最了解情况的人,我们只是给你们提供方法和工具。”
2027年夏天,朱远航再次接到中办通知,要他参与起草一份关于全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五年规划纲要。这是继白皮书之后,国家层面又一次系统部署基层治理改革。
这一次,他不再是单纯的参与者,而是核心执笔人之一。他带领团队梳理过去几年的成果与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包括强化党建引领、完善群众参与机制、优化数字治理平台、健全监督问责体系等。
规划纲要草案送审时,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批示道:“思路清晰,措施具体,体现了对基层治理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关于民主协商机制的部分,很有现实针对性。”
朱远航看到这条批示时,内心平静如水。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千千万万生活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普通人。他们的声音需要被听见,他们的权利需要被尊重,他们的幸福需要被守护。
这一年秋天,青岭县传来好消息: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乡村治理水平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前列。
朱远航收到消息后,专门抽出一天时间,驱车前往位于京郊的党校图书馆,翻阅旧档案、整理照片,准备撰写一篇回忆文章。他在文章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