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的路再走一遍,陈龙安频频偷瞟旁边的人。
他一直没说话,不再问何家浩,也不好奇这位黄阿公。
搞不清楚,陈龙安故意唉声叹气给他看,可他就像封闭了五感似的,一点反馈都不给。
发出最后一声长叹,陈龙安在心中腹诽:合着刚才那么多话都白说了?
回到武馆后,何家树径直就要去拿拳套,陈龙安赶紧拦住:“你干什么?这几天你就歇歇吧!黄阿公怎么说的?你站够了,上楼去躺一会儿吧,一个小时后我叫你。不是,这武馆到底是谁的啊?合着我是来给你当保姆的?”
“你自己说的。”何家树接风凉话,本想再送他一声讥笑,却发现自己根本笑不出来,遂冷着脸转身上楼。
直到推开房门的前一秒,何家树还打算做个遵医嘱的病人。
他想躺下休息片刻,后腰的膏药火辣辣的,太阳又晒,一路走回来确实也觉得脊柱有些累。
可当他推开门,率先看到的便是挂在窗前的那盏兔子灯,就什么都忘了,一步步走近,立在窗边迫切地想要吸一支烟。
烟留给黄阿公了,无从排解。何家树脸色越发冷,兀自出神。
陈龙安委实误会他了。那些话怎么会白说?
他每一个字都记得清清楚楚,可谓烙印在脑海,心里很不是滋味。
分别八年,何家树没有想到他们的经历还能够寻到衔接的契机。
中考,那是两年前。不肯说去哪里、干什么,无妨,他早已知晓答案。
早年父母还恩爱时,曾经计划过一家三口搬到潮州市区生活,于是父亲购置了朱门街136号的房产,登记了母亲的名字。
这便是他想还给何家浩的财产之一,其他则是母亲离婚时从何家分到的。
后来阴差阳错,计划没有实行,但每当他前往潮州参加竞赛,都有父母陪伴在侧,都是住在朱门街136号,所以这栋房子对他来说的意义不同。
父亲病重,与母亲迅速离婚,旋即去世,举办葬礼。
二叔驱赶他们母子,母亲带他去到潮州。
当时他还没读完中学,转校自然要进最好的中学,住处离学校越近越好,倒是因此阴差阳错地回到了朱门街,安逸生活过几年。
他不想擅自断言母亲是对父亲彻底没了感情,还是因为愧对父亲。
他拿到潮大的录取通知书的当天,母亲便借口为他方便,早早就打扫出了潮大附近的一套房子。
他理解,也尊重,很快搬了过去。
那几年房市低迷,母亲在经商方面继承了外公的精明,按下出售的心思,改为出租。
朱门街和潮大一南一北,就像过去的童年和前进的他,距离越来越远。
两年前的夏天,他在客厅正吹着空调,母亲在厨房和新来的阿姨讨论午饭,放在茶几上的手机响了,他看到备注是“朱门街租客”,心潮微动,主动帮忙接听。
不过是小事。
租客发现他们遗落的东西,询问如何处置。
他那时已是成年人,根本不必询问母亲就能妥善作答,记得杂物间还有很多空余地方,于是让对方把东西暂放在里面。
事情解决,对方却并没立即挂断,而是又问:“你们家谁叫何家树吗?”
他有些惊讶,答道:“我就是。”
“之前有个小男孩儿过来找过你,我不知道就是你,跟他讲不认识,他还不死心,在门外等了半天,天黑了才回去。跟你说一声。”
他当时已经隐隐猜到是谁了,僵硬地追问:“阿姨,他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