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扬挣扎着爬起来,脑袋嗡嗡作响,这个时候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看到手持棍棒砍刀朝着他冲过来的这些人,这一刻才能体会到那些被自己砍的人是什么滋味。
“站住,叛徒。”
“弄死他。”
云扬向前跑了几步,险些摔倒,求生的欲望让他用尽浑身力气向前冲去,刚刚的爆炸对他的身体影响还是很大,一个踉跄向前摔去,这时后面的人已经到了,砍刀直奔云扬脑袋。
这一下差点就砍到云扬的脑袋上面,几乎是贴着他的脸下去,惊出一身冷汗。。。。。。
朱远航站在窗前,目光穿透夜色,落在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上。那些光亮如同无数双眼睛,在静静注视着这个时代、这片土地,也注视着他这个身处改革浪潮中心的人。
他深知,这场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背后潜藏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政治生态的复杂性远非一纸整改报告所能覆盖,舆论风暴的背后,往往是一场更深层次的博弈。而自己作为一个基层县委书记,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不是权谋与算计,而是对治理本质的坚守??以人为本,技术赋能,公平共享。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清晨,县委常委会议室里气氛凝重。除了几位核心班子成员外,还有来自省委组织部的一位副部长亲自到场。会议一开始,便直奔主题。
“老朱,这次省里希望你能代表青岭县,参加全国‘智慧治理创新示范县’评选。”省委组织部的副部长开门见山,“这是一个展示成果的机会,也是一个重新树立形象的关键节点。”
朱远航点了点头,心中已有数。他知道,这不仅是荣誉之争,更是一次政治风向的试探。如果青岭县成功入选,不仅意味着中央对朱远航治理模式的认可,也将为未来更大范围的推广奠定基础;反之,则可能再次引发新一轮质疑。
“我愿意接受任务。”朱远航语气坚定,“但我有个请求??请允许我在评选过程中,把‘治理共同体’理念作为核心内容进行阐述,并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省委干部略显惊讶,随即点头:“可以,这也是中央提倡的方向。不过你要注意方式方法,毕竟这不是学术研讨会,而是面向全国的汇报。”
“明白。”朱远航答得干脆。
接下来的半个月,朱远航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材料准备和实地调研中。他亲自带队走访社区、学校、医院、养老机构,收集第一手数据,听取群众意见。他还邀请了几位高校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协助完善治理模型和政策逻辑。
最终,在全国“智慧治理创新示范县”评审会上,朱远航以一场题为《从治理到共治:构建新时代的治理共同体》的演讲,赢得了全场掌声。
他没有回避问题,反而主动谈及了此前风波中的教训,强调透明、监督、赋权的重要性。他提出:
>“一个真正的智慧治理体系,不是让政府变得更强大,而是让人民更有话语权;不是让AI成为权力的延伸工具,而是让它成为连接社会各个群体的桥梁。”
这番话引起了广泛共鸣。评审委员会当场决定,将青岭县列为首批“全国智慧治理创新示范区”,并将其经验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试点项目库。
消息传回青岭,全县上下一片振奋。但朱远航却异常冷静。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果然,没过几天,一封来自中纪委的函件悄然送达。信中并未直接提及调查事项,而是要求他对“治理共同体”制度设计中的权力分配机制作出进一步说明,尤其是关于公众参与决策的具体边界问题。
朱远航意识到,这封信背后,或许是一些高层官员对地方自治权扩大的隐忧。他没有急于回应,而是召集县委班子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如何在制度框架内实现权力制衡与公众参与”的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抗,而是解释。”他在会上说,“我们要让上级看到,这套体系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增强党的执政基础。”
随后,他亲自主笔撰写了一份长达二十页的《治理共同体制度设计白皮书》,详细阐述了该机制的合法性、可操作性及风险防控措施,并附上了多个实际案例分析。
这份文件被迅速上报至中办,很快引起中央高层重视。一位主管社会治理工作的中央领导批示道:
>“此方案具有前瞻性,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评估。”
这一批示,标志着朱远航的治理理念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视野。
与此同时,国际层面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收到中国提交的《智慧治理国际合作白皮书》后,专门成立了“全球治理合作与发展工作组”,并邀请朱远航担任首任联合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