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里原则上已经同意了卖掉这里,卖掉的钱市里要拿三成。”
计生办缺钱?
张清明暗中摇头,再过几年等计生任务完全压到乡里、村里与考评挂钩,现在还温和可亲的计生办可就成了千人恨万人嫌的部门。
那时候的计生办可不缺钱。。。。。。。
四合院内部天井是个三十乘以三十的正方形空间。
北边三间房。
靠西是两间办公室,东边被打通做了会议室。
南边是大门,大门西边是厨房和小食堂,东边是门卫室和一个小办公室。
院子的东西两边都是四间办公室。
厕所有两个,一男一女,位于西南角和东南角。
这年头算室内面积都很大气,厕所和天井不算,一共四百三十平。
不过单价很贵,要三十块一平。
总价一万二千九百块,同样的价格差不多能在京城拿下小两进的院子。
要价贵也有贵的理由,一是用料足、二是房子新、而且还通了水电和下水,出了街口就是市中心。
在祝书民看来,这院子可比京城的那些老院子好太多了。
张清明有些犹豫,因为按照政策,他单独分户出来的话只能买一套。
但之前的工业口职工楼顶层两户和眼前这套四合院,他都想要。
祝书民知道张清明不缺钱,他乐意看到张清明左右为难的样子。
要不是他怕对他大伯影响不好,这院子他早就自己偷偷拿下了。
“这就纠结了?走,中午你请客,下午哥哥带你再去看一个地方。”
第58章交换条件
市区东部的江边。
这里一片复杂的民居群落中,点缀着三四座样式奇异的小洋楼。
祝书民指着其中一栋门窗皆无、已经看不出原来墙漆模样的小洋楼对张清明介绍。
“这些小洋楼都是六零开建的,原本是准备给苏联专家们住,可才建了一半那些专家就撤走了。”
“过了两年,从南洋那边回来不少华侨,省里分了一些南洋学者来援助我们市里的建设,所以市里就继续修了剩下的部分。”
张清明闻言醒悟。
难怪他觉得这些小洋楼有些怪,一楼二楼妥妥的苏式肃穆风,到了三楼就变化成了细致的南洋风。
“因为资金的问题,这些小洋楼完全建成花了好几年。”
祝书民惋惜的摇摇头。
“就在学者们准备住进去的时候,大运动开始了。。。。。。。”
“这里都被砸了个稀巴烂。”
“这些小洋楼太洋气,所以就连那些造反派都不敢搬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