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骛走了。
仪队行进三天,总算在第四天傍晚抵达卫朝与平夏的交界黑水城。
一众人等在黑水城城主戚称金的安排下暂住在城主府上,只待明日一早平夏的卫队便会来此迎卫朝公主入川。
红豆左右巡视,然后才将孟珏扶出马车。肖镇西正与戚称金确认细则,苏鲂候在车外,一见孟珏便迎上前来。
“公主一路辛苦,属下带您进去。”
孟珏点点头,视线扫视一周。
红豆看在眼里,附耳低语道:“公主,将军昨晚已启程回太原了,您若有事,我马上传信于他。”
孟珏收回目光,抬步跟上苏鲂。
“并无。”
事实上,她与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他有忠心,她亦有私心。
道不同罢了……
孟珏讽笑一声,没理会红豆脸上失望的神色。
作为文骛安置在孟珏身边的眼线,红豆最清楚这几日两人情状的变化。
自那日二人对峙之后,文骛便时常关注孟珏的情况。见孟珏胃口不佳,他便带人打来野味叫孟珏尝鲜;边北的夜阴冷渗骨,文骛又特地去城中买来褥子叫齐云送去;就连红豆南枝二人,文骛都特意留了下来,嘱咐她俩听从孟珏安排。
只是……
文骛有心弥补,孟珏却敬谢不敏。她拒绝了所有,只留下两人。原因无他,多个人多份力。
这不,孟珏刚一歇下,便打发红豆去前面探听消息。不消片刻,红豆便推门而入,面色不佳地说道:
“公主,平夏那边接亲的人是李郦。”
孟珏心头一跳,后背莫名窜起一股寒流。
李郦。
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听到了这个名字。
巷闻书稿中被蔑称为屠夫、人魔的平夏大将军——李郦。
平夏能脱卫自立,靠的便是这位不知出身、不识来历的战场“屠夫”。
元景五年,景帝欲收复燕云十六州,文远为帅,文远养子文骜作先锋,领二十万大军直逼云州。与此同时,年初刚在张淮手下吃了败仗退回兴庆的拓跋叛军又卷土重来,四万狼骑数度偷袭黑水城。景帝踌躇满志,命张家还击,又调张震驰援神卫,势要铲除叛军的同时拿下云州。只可惜……
卫朝才经历政权更替,国力尚微。纵使三年风调雨顺,国库充盈,也经不起双线作战。更何况奚玉山也非等闲之辈,在他的指挥下,神卫军节节败退,原本收复的应朔两州也被悉数夺回。且在此时,延安来报,夏州沦陷。守将张淮首级被一绿眸长人夺去,高悬城门楼顶。守军三万,无一生还。神卫军也在失去先锋文骜后,退守太原。
至此,卫朝再无锋芒。不得不与金兀签订停战协议,还被迫承认了拓跋一部的王权。平夏定都兴庆,与金卫两国并立。而那场战役中横空出世、扭转乾坤的绿眸人也被封为护国大将军,领兵符,掌军权,从此平步青云,声名大振。
那场战役可以说是李郦的扬名战,也是张家的耻辱战。三万守军,仅仅捱了三天便城破身死。张震最引以为傲、倾尽心血培养的后继人更是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也难怪这些年张家始终主战,对和亲之举极为不满。
孟珏沉沉叹气,只觉这天越发冷了。
“公主?”红豆以为孟珏吓于李郦之名,不免出言安慰。“公主放心,卫国兵马虽不能入夏,但肖将军会在此停留,直至大婚。礼成后,您便是平夏王妃。您为君,他为臣,复又何忧?”
孟珏冷笑一声。平夏王妃,不过是一名头。待到他日,平夏举兵犯卫,第一个拿来祭旗的便是她。
她忽又想起平夏王那位桀骜跋扈的王子拓跋弘。
据说这位王子也是此次和亲的一大阻力。他不止一次公开反对,甚至私自扣押了卫国使节。若她今后想要在平夏生存,也免不了与他交往……
“可有平夏大王子的消息?”
红豆似没料到孟珏竟会提到拓跋弘,她想了想,方才说道:
“他被平夏王关了禁闭,至今未曾踏出王宫半步。”
“禁闭……”孟珏皱眉沉吟。涉及两国政务的大事,拓跋弘却仅受了一月禁闭便被草草放过,可见此人在平夏王心中之重。
“据说他的母族是如今平夏宰执的同胞兄妹。”
“正是如此。”红豆点点头。“平夏当今宰执是从前西平府府尹,在拓跋恭脱卫自立时立下了汗马功劳。平夏建立后被封为宰执,算得上是平夏文官之首。”
这等出身,也难怪拓跋弘行事如此放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