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我皱眉问道。
“没说具体是谁。”他摇头,“只说是有笔大买卖。”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种突如其来的邀约往往意味着风险。
“你打算去吗?”钱退问。
我沉默了几秒,缓缓说道:“去,当然要去。咱们现在这条路,本来就是踩着刀尖走出来的。”
下午,我带着钱退去了县城,在一家招待所见到了来人。
对方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中山装,神情严肃。
“我是县物资局的。”他开门见山,“听王书记说你们手里有些紧俏物资?”
“有是有。”我谨慎地回答,“不过我们主要是做基层供销。”
“我知道。”他笑了笑,“所以我想跟你们谈谈合作的事。”
接下来的谈话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对方试探性地询问了我们的供货能力、渠道来源等问题。
“我们不关心你们怎么来的。”最后他说道,“只要能保证稳定供应,价格合理,咱们就可以长期合作。”
“这个我们可以考虑。”我淡淡回应,“不过得看你们能给出什么样的条件。”
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年轻人,做事要稳当些,别太张扬。”
回去的路上,钱退问我:“你觉得他们是真心想合作,还是……”
“都有可能。”我叹了口气,“咱们现在有点成绩,自然会有人盯上。”
“那怎么办?”
“照常办事。”我坚定地说,“只要我们手脚干净,就不怕他们查。”
那天晚上,我在仓库里反复思考这件事。虽然隐隐觉得有些不安,但我清楚,要想真正打开局面,就必须面对这些挑战。
几天后,我们终于拿到了临时经营许可证,并且成功将那辆报废的卡车拖回了仓库。
“这下可真是鸟枪换炮了。”老狗兴奋地围着卡车转圈,“以后再也不用愁运力不够了。”
“别高兴得太早。”我提醒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随着运输工具的完善,我们的业务范围迅速扩展。不仅覆盖了整个红星公社,甚至延伸到了周边几个乡镇。
有一次,我们用一批布匹和日用品换回了整整一卡车的小麦。那是我们第一次大规模收粮,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资源循环。
“照这样下去,咱们很快就能建立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钱退看着满仓的小麦说道。
“没错。”我点头,“但这只是第一步。我们要做的,是打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商业体系。”
然而,就在我们逐渐站稳脚跟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悄然逼近。
那天早上,我刚到仓库,就看到老狗一脸紧张地迎上来。
“出事了?”我皱眉问道。
“外面来了几个穿制服的人。”他压低声音,“说是来检查的。”
我心里一紧,立刻意识到可能是上次那个县物资局的人动了手脚。
“别慌。”我对众人说道,“按正常流程接待,该有的手续我们都齐。”
果然,来人是县工商所的执法人员,例行检查营业执照和进货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