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兵打仗这种事,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连德高望重的徐阁老,到了地方上,都只能勉力支撑。
换他这种从未带过兵的阁老过去主持大局,就算他自己愿意请缨,皇帝也不会放心。
为了杜绝危险,他索性先发制人,把苦差事丟给舞阳侯。
顺便还给出了解决北方危机的对策,儘管可行性低了一点,那也是解决方案。
“谷阁老,恐怕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朝廷的圣旨,送往闽浙总督衙门,最快也要十八天。
送往蜀地,最快也要二十五天。
送到安南都护府,更是需要四十多天。
筹集战略物资,还要两个月。
等勤王大军匯聚,怕是得等到半年后。”
徐文岳摇了摇头说道。
理论上来说,朝廷的最快传讯速度能达到日行六百里,可是平原地区。
实际操作中,平均下来能有两三百里,都算不错了。
越是道路曲折,传讯速度越慢。
一般来说,北方的军情传递速度,要比南方更快。
虽然南方可以用船,但海上风浪未知,大家不可能赌概率。
“勤王大军集结,需要这么长时间?”
谷嘉熙故作惊讶的问道。
为了向皇帝表明自己不知兵,他也是拼了。
有了赶鸭子上架賑灾的案例,他真怕哪天被推出去带兵。
“实际情况,只会更加糟糕。
从安南到京师,官道大约有七千多里地,按照日行军四十里计算,最快也要六个月。
走海路的话,速度是要更快一些,但海上风浪不可控。
运气好的话,两个多月就能抵达天津卫,运气不好直接船毁人亡。”
徐文岳没好气的说道。
在他看来,所谓的围歼计划,就是一坨狗屎。
最远的汉水侯所部,无法及时抵达战场,光其他官军能不能打贏敌人,都是一个未知数。
满朝文武这么多人,在大兵团作战中,正面击败过北虏的,唯有李牧一人。
要打决定帝国命运的大会战,肯定不能让帝国第一名將缺席。
“徐爱卿说的不错,谷爱卿的计划虽然不错,可具体操作难度太大。
诸位爱卿,可有更好的策略?”
永寧帝皱著眉头询问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