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4年开始,短短五年时间,这款速食面已经紧跟在日本那款面之后,成为全港销量第二的速食面,而且在乔太太的帮助下,还打入了东南亚市场。
这样的成绩,在港城的一众少爷小姐里是数一数二的。她敢这么不给她爸面子,也是因为成绩有目共睹。
自家引以为傲的产品被说得一文不值,崔慧仪对岳宁的好感一下子降了下来。她拿起桌上的肉蓉面:“你看不上的肉蓉面,你们内地人可都排队买呢!”
岳宁抬眼迎着她的目光:“你知道什么是返销粮吗?荒年的时候,连洋芋都不够吃,国家调配返销粮,可这些粮都是库存的陈粮,有些甚至发霉变质,我们都还排队买。”岳宁迎着她的目光,“你觉得我愿意吃发霉的小米吗?不吃会饿啊!你自己都觉得面条不合北方口味,才让我来找问题,我说出了问题,你又生气。你要是想听我吹彩虹屁,你早说啊!我可以说你调料里放了鸡粉、紫菜粉和香菇粉,味道鲜美,你的面条也好,泡过之后保持弹性,柔软不糊烂。可这些能解决你的焦虑吗?你让我来尝尝,不就是希望解决问题吗?”
崔慧仪看着这么一双清澈却又犀利的眼睛,道歉道:“Sorry呀!是我不好,你别生气。”
“哪怕小杨沟再穷,我也受不了别人贬低,那是我实实在在的家乡。刚才那个二太太说食品厂卫生间熏眼睛的时候,我也想骂人。人嘛,总有偏向,我理解。”
岳宁能理解她,崔慧仪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岳宁问:“姐姐,能借这里的炉灶,再帮我买一些食材吗?”
“要干什么?”
“做个高汤粉,顺带熬个酱。趁着咱们在北京,你和乔君贤,或者还能请我爷爷,你们这些港城人,还有这里食品厂的人一起,尝尝这个酱。等我们回了港城,就算港城有北方人,可经过一段时间适应,他们的口味接受度会变高,这样我们就测不出真正的北方人到底喜不喜欢这款酱了。”岳宁说。
崔慧仪点头:“我去打电话。”
“等等,先让我开个单子。”
“来这儿写。”崔慧仪拿了纸笔放在书桌上,拉开椅子。
岳宁过去坐下,开始开材料单:“姜,要是有比较辣的小黄姜更好,没有的话普通老姜也行;大蒜一定要新鲜,辛辣味道得浓;香菜和芹菜没太多要求,新鲜就行;普宁豆酱我估计他们找不到,就用六必居的黄豆酱替代……”
崔慧仪低头看着她开单子,惊叹道:“哇!宁宁,你的字真好看。”
“她的书法很棒。”乔君贤附和道。
岳宁开完单子递给崔慧仪,接着在纸上几笔勾勒出一个小人。见乔君贤愣在一旁,岳宁扯下这张纸,递给他:“我不仅会书法,还会画画。”
崔慧仪打完电话,走过来瞧见乔君贤正捧着那张纸。她凑过去一看,只见纸上寥寥数笔,画了个圆嘟嘟的小人,一眼便能看出画的是乔君贤。崔慧仪叫起来:“哇,好可爱啊!我也要!”
岳宁便画了一个Q版发脾气的崔慧仪。
崔慧仪看着画,心想:瞧瞧,就算画里发脾气,也这么可爱,确实像自己。她喜滋滋地收下画,问道:“宁宁,你怎么会这么多才艺?”
岳宁一脸骄傲地说:“请叫我宝藏女孩。”
“啊?”崔慧仪又听到了一个新词汇。
乔君贤也问道:“什么叫宝藏女孩?”
“就好比是宝藏,深入挖掘,我总能给你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岳宁得意地说。心里想着,开那种讲究格调的餐馆,没点特别的本事可不行。就说传统的蔬果雕刻,还有把裱花蛋糕的裱花手法、刮刀技巧用在中式糕点上,以瓷盘为纸,刮刀当笔,蔬果泥酱料作颜料,画出江南烟雨、踏雪寻梅等意境。
在崔慧仪听来,岳宁这话没错,可这自夸的劲儿……
电话铃响了,崔慧仪接起电话:“这些你们小食堂都有?随时能用?”
崔慧仪捂住话筒,问岳宁:“宁宁,什么时候去?”
岳宁看了看书桌上的小钟:“现在四点二十,他们这会儿方便吗?咱们要不现在就过去?”
崔慧仪求之不得:“好。”